公司修复的佛山兆祥黄公祠,面积780平方米,造价150万元,省级文保单位。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第一名
历经80多年风雨沧桑,黄公祠经修复后风采依旧,其占地约3000平方米,建筑平面布局为三进院落,为广府地区的典型祠堂形制。祠堂主体建筑除拜亭为歇山顶外均为单檐硬山顶,面宽、进深各三间,最后一进建筑为两层高,建筑气魄宏大,设计精巧,装饰华美。 □ 为广东省第二个获此荣誉的文物单位 昨日上午,佛山市禅城区兆祥黄公祠内外一片热闹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协调员来到此祠,参加兆祥黄公祠荣获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”的颁奖仪式。 据介绍,该祠是继从化广裕祠之后我省第二个荣获此奖的文物单位。
见证当地中成药发展史 据了解,兆祥黄公祠历史久远,同时见证了佛山古建筑艺术和当地中成药产业的发展史,而且,其受到当地政府和市民的很好保护和利用,成为粤剧博物馆,呈现更大的文化遗产价值,这就是其获此荣誉的关键所在。 昨日上午,在颁奖之前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协调员里克·彭先生一行参观了黄公祠和博物馆里的粤剧文物,他们都被古祠的建筑和风格以及其修复后的不变的古貌所吸引,还有几千件的粤剧文物也让他们大开眼界。 据介绍,2003年,修复后的黄公祠被利用为粤剧博物馆,如今馆内分史、艺、人三大部分共13个展区,展出明代、清代至当代的粤剧剧本、木鱼书、海报、戏桥、戏服、乐器,还有早期的粤剧电影、唱片名伶书画等珍贵文物3000余件,展现了粤剧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独有的魅力。
巧用为粤剧博物馆 里克·彭先生是第一次来佛山,也是第一次亲临黄公祠,他觉得现实的黄公祠要比资料上的美,那种古朴的东方建筑以及充满生机的文化气息,让他感到黄公祠获此荣誉是实至名归。 另外,他对黄公祠的修复技术也很赞赏。他说,古祠的修复完全符合评审的要求。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庆洲表示,在修复黄公祠的时候,经过很精细的测绘工作,作出很详细的方案,如添加构件种类和不可移动的设施,各种技术、安全措施均不改变文物的原貌,清理、拆除后人不合理的添建、改建等,保持原建筑的风格,修补复原。 资料链接 兆祥黄公祠是著名中成药“黄祥华如意油”创始人黄大年的祠堂。从1905年起,历时15年建成,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。它是佛山城区内现存规模最大、形制最完整和装饰最丰富的祠堂建筑群,在佛山市祠堂建筑中极具代表性。 1999年,佛山市政府在黄公祠周围开辟休闲公园,四周已完成绿化,在祠堂前面建起了池塘和休闲广场。同时,佛山市政府筹资修缮黄公祠,重现当年“大宅门”风采,并在此展示明清年代佛山中成药产业辉煌历史,免费向市民开放。 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文物保护单位。 |